禹振飞慈善基金会于2011年5月19日成立。6年来,基金会救助资金、救助人数逐年增加,救助效果不断扩大,救助资金从2011年的80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210.55万元;救助人数从2011年698人(户),增加到2016年的1703人(户)。6年总共发放救助金1079万元,救助人数达9681人(户),2017年禹振飞慈善基金会将发放235万元的慈善款。
理 事 寄 语
赵永华:回忆6年前基金会成立,政府高度重视,6年捐助成效显著,社会影响力很大,希望2017年按照要求调整资金,符合条例规定。对捐助环节做好调节,争取做得更好。
袁文生:满满的大爱精神,满满的正能量。与报社“禹爱同行”专栏的开设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慈善氛围。每一次报社捐助活动过程中,听到受助人的发言都非常的感动。希望能树立扬州慈善标杆作用。希望能组织“最美志愿者、最美慈善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
匡成兰:激动:能够参与到传递大爱精神过程中,带着满满的正能量。感动:感谢感恩这种大爱的情怀,在6年的捐助中,教育收益最多,孩子收益最大。希望在物质帮助的同时这种慈善精神能在教育界传播、传递、传承。 行动:作为新理事,拿出行动,落实好助学工作,把大爱精神弘扬好。
杨华:帮助他人,精准扶贫,做好档案登记,做好回访工作。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能给予受助人更多心灵上的呵护,精神层面的关爱。建议高调做公益,扩大社会影响力,影响更多人参与到公益行动中来。
陈晓星:不忘初心,禹爱同行,荣幸的成为理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基金会现实存在的问题。全力支持,尽心尽力为扬州慈善事业做好服务工作。
范钦华:帮助他人的大爱精神影响着每一个人,渗透到每个人的灵魂。基金会用行动告诉整个社会向善从善的道理。希望基金会在未来有更多的创新精神和理念,做得更好。
理事长寄语
感激每一位理事对基金会的帮助和厚爱,也感谢对基金会的信任和支持。我做慈善最初的出发点是发自内心的,想在我能力范围之内,对社会力所能及做一些帮助。未来6年,基金会每年对社会支出的慈善款会大于前6年的平均数。
未来,慈善基金会将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扬州做出我们的贡献。对于公益活动,做好主办、承办、协办的各项工作。
未来,慈善基金会将继续敞开胸怀,充分运用好新媒体的功能,努力搭建基金会的慈善平台,用平台去吸引有意愿的贤达人士加入到基金会来。将与市慈善总会、教育局、民政局、媒体等开展各项捐助活动。我们会做好助学、助困、助老、助残这四项工作。
希望新一届理事会的理事能够共同努力,充分了解中国慈善事业,将好的做法、信息、资源、建议分享给基金会。希望基金会秘书处能提高工作要求,完善《章程》等修订工作。能了解、学习先进城市、先进国家的基金会理念。将工作做扎实。做好助学登记、交流、沟通、回访工作。做好精准扶贫。关注到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努力开展除物质以外的帮助工作。
市慈善会会长洪锦华
寄语基金会
“慈善是爱 慈善是文化 慈善是救”
心 愿
慈善是爱:“慈”是指父母对子女的爱,“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助。
慈善是文化:梁晓声说过四句话: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慈善是救:慈善事业是人们在没有外压力的情况下自愿地奉献爱心与帮助他人的行为。
评 价
6年时间,禹振飞慈善基金会捐助“超千万,近万人”。理念是全新的,成效是好的,影响是大的。社会评价很高,禹振飞先生被评为“2011年度扬州十大新闻人物”、“2012年度扬州教育十大新闻人物”,事业有成之后,不忘家乡,这是最大的最值得尊重的善举。
要 求
依法慈善:所有慈善组织,要按照规定和要求从事慈善工作。要妥善处理好资金,要认真学习《慈善法》,按照审计要求、公示规定工作。媒体在慈善活动过程中要起到监督作用。
精准救助:按照《江苏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的要求实现政府推动、社会实施、公众参与、专业运作。大力发展公益慈善组织力量,要理直气壮把救助款用在实处,该救助的确保救助到位。
慈善宣传:重视传统媒体同时,注重新媒体作用,两个媒体并用。慈善不是富人的天下,要影响整个社会,努力营造人人慈善的氛围。
自身建设:希望秘书处能够有更多更高创新思维,努力研究遇到的问题并拿出解决方案。要跟进省一级的慈善方面相关意见,努力学习更新慈善知识。
理事:范钦华、陈晓星、匡成兰、袁岷、袁文生、杨华、秦雯。
监事:唐志祥
评论列表 共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